在不久前发布的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上,中粮集团连续第十九年入围,也是唯一上榜的粮油食品企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对于中粮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央企业而言,意义非同寻常。这十年,不仅是中粮跨越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深刻转型的十年。面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中粮集团在自觉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粮食贸易企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中粮人矢志不渝,尽显“忠良”!
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让农民和市场“无缝对接”
“中粮,忠良,就是要‘忠于国计,良于民生’。”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粮食,是国计,也是民生。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肩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稳定市场供给和价格的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不能变。”
担当责任,需要有大格局、大气魄,更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粮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由单一的外贸企业逐步转型为贸易加工并举的实体型企业。
在此基础上,2005年以来,中粮积极推进“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战略,以粮油食品为主体,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扩展产业发展空间。2009年,中粮进一步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也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一言以蔽之,就是“从田间到餐桌”。
全产业链,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目前,中粮的业务涵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种植、养殖领域,包括稻米、小麦、大豆、菜籽、玉米、葡萄、番茄、糖料、大麦、肉食、乳业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近3600万亩,直接惠及全国2%的农户;在营销渠道上,分布着4000多家大型经销商和全部的大型商超连锁客户,近4万家中小型经销商和超过350万家终端售点遍布全国。其中,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米、小包装面粉及制品等国内主要粮油品种的销售网络,已实现了全国952个大中城市全覆盖,县乡市场覆盖率超过80%。在中国,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享用过中粮的营养健康产品。
以稳定市场为己任,视食品安全为生命
粮油食品的价格,关乎每一个人,中粮始终以“保供、稳价、保障食品安全”为己任,成为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
以食用油为例。2008年和2010年,食用油市场先后发生了两次小包装油“价格倒挂”的情况,由于全球谷物歉收等原因,国内散油的价格一度高于小包装油的价格,不少企业被迫停产,食用油市场供应紧张,一些地方还出现抢油的情况。中粮集团开足马力生产,同时充分利用覆盖全国的渠道和网络做好配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与此同时,中粮还每天根据全国各地区农贸批发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情况,调整供应节奏,并结合销售和市场监测数据,定期编制终端流通情况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中粮集团的优质平价小包装食用油产品逐步成为“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必备配套产品,进入了广大农村家庭。2008年以来,中粮集团累计向国内平价投放小包装食用油超过400万吨,供应覆盖超过10亿人次城乡居民。
我国的农业已经步入“品牌时代”,对此,中粮集团不仅有深刻的认知,更有清晰的战略和扎实的行动。截至2011年末,中粮集团旗下已经拥有“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和大米、“香雪”面粉和面包、“金帝”巧克力等众多龙头产品和知名品牌。2011年,中粮的品牌消费品实现销售收入243.8亿元,同比增长34%;利润总额8.6亿元,同比增长59%。
食以安为先。但是,我国农业发展面对的现实是,农产品源头分散,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安全无法保证,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分析这些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案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源头失控。
中粮集团在致力打造“全产业链”的同时,也加快构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重点是源头控制。中粮通过加强对种植养殖基地的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的“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农产品原料的足量供应,又通过对种植基地的全程控制保证了食品安全。
为保证源头质量,中粮实行“田间档案”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原料管理体系,对种子、农药、种植、田管、采收、拉运、验收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对每一地块的播种、浇水、施肥、用药、病虫害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全面实现了原料及产品的双向追溯。
中粮旗下的中茶公司拥有100多万亩可控茶园,其中有机茶园1万多亩。近年来,中茶对基地茶园实行“一片茶园一套档案”管理模式,茶叶产品实现了“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证”,产品质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在国际上为中国茶叶赢得了口碑和市场。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成为“战略合作者”
纪广林今年刚买了一辆崭新的拖拉机“奔野404”。“有了它,不但自己耕地省时省力,还可以帮亲戚朋友们耕地,多好啊!”
纪广林是黑龙江五常市卫国乡邻河村农民。五常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0年,中粮米业(五常)有限公司开始与当地农户“一对一”开展稻花香水稻订单种植,订单水稻全部回收,每年可让农户增收300万元。纪广林与中粮签了100亩稻花香水稻订单。“没签订单前,要托关系才能租到耕地的车,租金也不便宜。签了这个订单,每斤水稻比市场最高价还高出5分钱,多挣的钱加上政府的补贴,我就买了这辆车。以后还要和中粮签订单,买更多的农机具。”
目前,中粮已在江西、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稻谷主产区广泛开展订单种植,粮源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种地风险高、收益低,订单农业把农民的收益提前“锁定”,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目前,中粮订单农业达到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每年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
我国油菜籽种植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产量长期居世界前列。近年来,由于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程度较低,菜籽种植比较效益不高,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徘徊不前。2011年,菜籽油在国内油脂供应的占比下滑到23%。
中粮通过建设大型综合产业园,发展菜籽加工,连接菜籽油产业链上下游,运用市场机制来服务农业、反哺农民,推动了菜籽油产业的重塑和升级,促进了我国菜籽油市场品牌化经营。
目前,中粮在安徽巢湖、湖北黄冈和荆州、重庆江津四地产业园(工厂)建设的菜籽油加工项目均已投产,产能达30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菜籽油加工企业。按收购菜籽100万吨、收购价格比托市价高出近100元/吨计算,可直接带动200多万农民增收近1亿元。
近年来,中粮集团又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探路,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
2006年,中粮在广西北海合浦县投资建设生物质能源项目,年产燃料乙醇20万吨。这个项目所用的原料,就是当地广泛种植的木薯。目前,这个项目带动木薯种植80万亩,4年累计带动农民增收近8亿元。
“让广大农民成为中粮的战略合作者。”宁高宁说,“通过和农民的产业链接,形成中粮产业链,在做大做强国有资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三农’,致富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