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视野

人民日报:中化集团中种公司 育出良种惠“三农”
发布日期:2012-05-2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次数: 字号:[ ]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育繁推一体化的中央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种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
  自主创新,提升育种效率
  近日,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研发成功,这是中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联合攻关的成果。
  “目前业内判断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够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个位点来判断,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杜绝假种子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介绍说。
  与此同时,该款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够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并清晰把握新品种的背景和血缘关系,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传统育种周期长、不可预见,全靠育种家肉眼筛选。有了这个有效工具,我们就把大田搬到实验室来,进行大规模精准筛选,快速、准确、有效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喻辉辉说,原来一个品种平均8到10年的育种周期,现在只要3到5年就可以完成。
  近年来,在中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种公司立项投入50.6亿元建设国家级种子生命科技中心,并联合科研院所,集成高技术手段,依靠商业化育种模式,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改变模式,促进整体升级
  “我们与跨国种业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环节,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除了要加大研发的投入,关键是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运作模式。”中化集团总裁助理、中种公司总经理张学工告诉记者,我国种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中种公司理应在推动我国种业整体升级中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良种供应能力和种业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种业发展历程相比,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市场只有10年时间,品种选育和推广整体水平还很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际种业前十强已全部登陆中国。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种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以农业种植需求为导向设定育种目标,以高端育种平台、一流育种人才和技术、全球种质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育种资源集约化、育种流程工厂化、育种数量规模化、成果激励市场化。
  截至目前,中种公司已经引进了10名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了158名专业化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
  在吸引人才加盟的基础上,中种公司着力建设高端研发平台,建立品种测评网络,加强产学研结合。中种公司联合我国51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发起组建了“农作物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合攻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加强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通过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搭建,中种公司先后培育开发出适合国内主要农业种植区域的多个水稻、玉米优良品种,目前已累计审定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28个,水稻品种31个。2011年,中种公司成员单位经营的5个水稻品种、2个玉米品种和3个小麦品种入选了农业部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3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数据显示,中种公司近三年全国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亿亩,年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量达200万公斤,成为保障我国供种稳定的核心企业。
  在推动育种环节科技创新的同时,中种公司稳定生产、严把种子质量关,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资源。同时加大农技服务的推广力度,把农业技术带到农民身边。
  中种公司副总经理田冰川告诉记者,中种公司通过全国22家属地化的省级营销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品种试验示范和相关农技服务,“一村一点、一点一科技带头人”、“央企良种补贴券”等活动受到广大种植农户好评。在农民制种方面,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总面积超过60万亩的五大优势生产基地带,拥有12个现代化种子加工仓储中心,每年生产优质商品种子约1.9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