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视野

经济日报:国药集团 走出央企竞争成长之路
发布日期:2012-05-22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访问次数: 字号:[ ]

  早在10年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就已进入中国。近年来,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仅10多年的中国医药集团在行业中异军突起。
  从2005年起,国药集团销售收入便一直位居我国医药行业首位。截至2011年底,国药集团资产总额比成立之初的1998年增长逾29倍。短短10多年间,国药集团走出了一条竞争型央企的成长之路,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精耕细作强主业
  国药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国家医药行业管理职能的几家公司组建而成。由于政企脱钩时大部分优势资源划归地方,作为央企的国药集团综合实力远不如一些地方企业,与跨国公司更是没有可比性。当时国药集团在国内仅占不到1%的市场。
  “巨大的压力让我们认识到,要想在全竞争的中国医药市场上生存并有所发展,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贴近市场,走出一条中央企业在全竞争领域健康发展的道路。”国药集团总经理佘鲁林说。
  在“终端为王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国药集团全面实施营销和客户管理,精耕细作主营业务。国药集团在国企中率先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员工解放思想抢占市场,内部形成了良好竞争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国药集团在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地区的市场“抢”到了部分市场份额,确立了集团在重点市场的品牌影响和市场地位,也使集团业务实现了突破性战略转型。
  资产扩张增效益
  2002年11月,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这意味着国药集团从单纯内生式增长走向资本市场,开始利用资本手段扩张发展。
  在推动国药股份公司上市的同时,国药集团走上了国有资产资本化和企业股权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几年来,集团通过与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地方国企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各种方式合作,利用国有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使国有资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2003年1月,国药集团与复星医药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引进民营资本5亿元。国药控股成立后,集团的医药流通业务及时获得了资金支持,优化了经营机制,新公司按照规范的公司治理模式运作。2009年9月23日,国药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其先进的经营模式和优秀的经营业绩备受全球各大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为集团下一步发展募集了100亿港元的资金。
  国药控股的成功上市为国药集团医药流通板块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为网络快速扩张、抢占终端市场,形成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
  整合资源壮实力
  近年来,国药集团在努力推进内生性增长的同时,不断利用资本手段,不失时机寻找资源实施兼并重组,促进医药行业人才、产品、技术、渠道等优质资源的集聚。
  在流通领域,国药集团在全国建成了30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和近300家分销中心,配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配送的全国医药分销主干网络已经形成。在药品生产领域,中国药材集团于2003年整体并入国药集团后,初步建立了传统中药种养植、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传统中药销售等一个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链。2009年至2010年,国药集团完成了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4家央企的重组,使集团进入了一个新快速发展阶段,生物制品业务成了国药集团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之一。
  “国药集团要在全国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整合者,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佘鲁林说,国药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建成涵盖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成为进入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医药健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