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朱黎阳 | 新质生产力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
| |||||
| |||||
2024年10月25日,中国投资协会在京成功举办“新质生产力投融资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全过程工程咨询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的5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原主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新质生产力将从六个方面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根据发言内容整理形成本文。 新质生产力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 朱黎阳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思想引领新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做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循环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的,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2024年1月,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发展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社会各界都在深化认识,积极布局。经过认真学习,可以深刻领会到以下三点: 一是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诠释和继承发展,揭示了生产力演变规律,体现了生产力升级的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是新质生产力蕴含着鲜明的绿色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融入了新发展理念,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生产力与自然对立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是新质生产力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理论认为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而新质生产力既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生动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能力。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而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新时代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闪耀着新质生产力的光芒 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就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纯粹否定和简单替代,而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传统生产力实施改造提升。新时代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背后蕴含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应用,这些生产力是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可以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就都闪耀着新质生产力的光芒,新质生产力对循环经济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先进技术工艺能够提高资源加工和转化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系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比如格林美通过发挥萃取剂对钴的结合力,实现对电池等电子废弃物中钴的充分提取。再如海尔,自主研发冰箱智能拆解、拆解料高精度分选等技术,大幅提升废旧冰箱的拆解效率,破碎、分选等关键环节设备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超过26%,碳排放强度下降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回收利用废钢约2.6亿吨,相当于替代62%品位的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760万吨,相当于减少开采原生金属矿产8.5亿吨。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推动。 二是推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材料和产品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能源,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升产品的碳封存能力。先进技术工艺可以使循环经济活动的碳减排潜力充分发挥。比如,宝武环科,攻克热熔渣制备岩棉的技术瓶颈,提升了钢铁冶金产业能源使用效率,碳排放量下降15%;佳人新材料,利用化学法循环再生工艺,实现废旧纺织品纤维到纤维、纤维到单体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减少60%-70%的碳排放。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达到25%左右。 三是推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和应用,推动形成“互联网+回收”“互联网+二手”、共享经济等循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废旧物资回收模式,提升了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回收利用效率。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追溯,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比如“互联网+回收”模式下,市民可以一键下单呼叫回收,企业能一键点击实现上门回收,政府可在线监测再生资源回收量,有效提升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 四是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在推动形成循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更为便捷和高效,促进闲置经济、共享经济逐步融入百姓生活,推动提升了社会公众绿色生活意识,社会公众普遍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有效减少了满足个人消费需求所需的资源数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约5500亿元,用户规模超过6亿人,二手手机交易量超过2亿部,共享单车用户规模接近5亿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推动,比如,针对传统二手交易存在的“非标”难题,有平台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介入交易,基于AI技术+大数据,研发推出“二手商品价格指导系统”,实现交易物精准定价,极大地提升了闲置物品的流转效率。 三、聚焦循环经济关键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是资源可循环、产业能链接的关键,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以来,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标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要求,还需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步伐,要继续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及时地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取得新发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聚焦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提升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贡献,推进科技攻关。比如,典型大宗固废在建材生产等方面的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废旧物资自动化、精细化分选;高效清洁智能化的全废钢电炉炼钢、非高炉炼钢等新工艺;钢厂煤气的化工利用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脱碳、降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在创新成果应用方面。要借助“两新”行动,加速循环经济领域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比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十四五”“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突破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推动汽车、废家电拆解由粗放式拆解向精细化拆解转变,提高回收利用价值;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速生产线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新质生产力必将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循环经济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能再创废弃资源新价值;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保护,能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要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要素。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将从六个方面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一是推动增强对国家资源安全的保障作用。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目标和要求。资源安全与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而经济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等诸多方面,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必须从科技创新中寻找新方法、新路径,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维护资源能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利废的同时,也在解决国家重大安全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量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储藏在共伴生矿中,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发挥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比如铝土矿中的镓、褐煤中的锗等。这些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军用到民用,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充分挖掘各类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比如从冶炼渣中提取镓,从废催化剂中提取铂,为相关产业提供原材料支持。加强对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实现共伴生矿中多种有用组分的有效分离和回收,从而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二是推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尽管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新征程上,要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一体化节约、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加快完善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立起全面节约的资源体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再生材料的利用,这既是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需要,也是从源头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最近,欧盟发布了一项关于废弃物清单修改的授权决策,提出禁止黑粉出口,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黑粉中含有锂、钴、镍等极具价值的金属混合物,这些金属资源在我国相对匮乏,高度依赖进口。黑粉再生利用,是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欧盟禁止黑粉出口政策,对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倒逼我们必须在再生材料利用方面加快步伐。 要加快完善再生材料和产品的标准体系、认证规则,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再生材料及产品标准体系,明确再生材料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标识规范等,为市场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建立严格的认证制度,对符合标准的再生材料及产品进行认证,确保市场上流通的再生产品质量可靠。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再生材料的性能、质量、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扩大再生材料的生产规模、使用比例,实现对原生资源的高比例替代。 三是推动发挥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作用。“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对各地区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碳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循环经济具有助力降碳作用已成为普遍共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原料替代、流程优化、燃料替代、余热回收、产品循环实现碳减排,具体到循环经济的细分领域,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产品再生利用、垃圾资源化、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活动都对碳减排有突出贡献。要聚焦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的重点行动,积极应用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释放循环经济的减碳潜力。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碳循环经济,推广应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比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二氧化碳矿化制备全固废负碳建材、生物质气化加氢制甲醇、农作物秸秆制生物基材料等。 四是推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回收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回收体系,提升运转效率,实现对废弃物的精细管理、应收尽收。利用方面,提高利用价值,降低利用成本,要靠关键技术推动,靠新质生产力引领。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丰富废弃物循环利用品类,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实现高效利用。比如,废塑料的化学回收技术、赤泥的低成本脱碱技术等。 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这一政策文件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承诺,更是对国内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战略调整,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程中,循环经济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的绿色转型都离不开循环经济的助力。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推动降低产业全链条能耗物耗,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推进企业内、园区内、产业间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要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和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推广应用。 六是推动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生活风尚,社会公众普遍能够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下一步,要在绿色消费品推广普及方面,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两新”行动的实施,市场对于绿色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消费品提质升级。 回望过去,我国循环经济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引领。展望未来,循环经济领域还可以布局催生很多新质生产力,这些新质生产力必将引领循环经济取得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相关链接
- 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2024年业...2024-10-23
- 李欣珏 | 工程咨询发展新质生产...2024-10-12
- 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2024年业...2024-10-09
- 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2024年业...2024-09-19
- 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2024年业...2024-09-11